花蓮原鄉e市集挑好物找原味

facebook
instagram

工坊介紹


「現在一天沒有聽到織布的咚咚聲,就會渾身不自在呢!」
→→→優質商品這裡挑👍



因為嫁妝而喚醒的織娘魂
 

踏進美枝老師的家中,印入眼簾的是擺放於地板上的傳統地織機,上面還掛著一匹尚未織完的精美布料。

一開始從紅葉部落嫁來水源村的美枝老師,對於織布是完全的素人。
直到某一天她看著家家戶戶外鋪曬的「qabang truku(太魯閣族被毯) 」,
腦中才突然響起一個熟悉的「咚咚」聲,這才把她一把拉進兒時的回憶中。


美織織品工坊Mwaray da(邊接受訪問編完成「每日織布進度」的美枝老師笑得燦爛)

美枝老師感慨的說到:「這個織布的聲音在以前可是天天都聽的到,但不曉得為什麼後來就越來越少了。」

對於太魯閣族來說,男性學會狩獵,女性學會織布,
是傳統社會中最重要的文化象徵,唯有習得技能,未來才有能得到祖靈庇佑。
但是現代科技的進步加上大量外移的人口,就連身在部落的她,也是到後來嫁人了才重新拾回這項技藝。
面對文化逐漸流失的衝擊,美枝老師下定決心在夫家找回兒時的記憶。

美織織品工坊Mwaray da
(不要看美枝老師笑得燦爛,地織機使用起來可是相當費工的)

找回傳統技藝的旅程

一開始一竅不通的她,先從觀察和找回記憶開始。
在夫家水源村進行了大量的街坊調查,發現鄰居們曬在外頭的qabang truku(太魯閣族被毯)和自己從故鄉帶來的完全不同。
一直到後來不斷學習時才得知,原來圖騰就像一種語言,儘管織法相像,但每一戶人家仍有不一樣的呈現方式。
就像她從故鄉帶來的平紋織被毯,便是自己的奶奶細細編織出來獨一無二嫁妝。

美織織品工坊Mwaray da
(每一匹布都必須聚精會神地完成,唯有如此才不愧對這項傳統)

有別於現代梭織機,傳統地織機必須長時間坐在地上,相當耗費體力。
但這台傳統地織機是她從家鄉帶過來的寶貝,
不只是嫁妝,更是奶奶流傳下來每天為家人們織布的工具。
這些兒時的回憶讓她下定決心要將逐漸消失的傳統找回來,不讓傳統圖紋的技藝消失。


→→→優質商品這裡挑👍

美織織品工坊Mwaray da(美枝老師說現在一天不織布就會渾身不對勁呢)

學習的過程是辛苦的,不僅必須從頭學起,
部落長輩們在教學的過程也都是使用族語口述,
美枝老師苦笑說著:「我對族語也不是非常熟悉,那個時候真的常常聽到一頭霧水!」
但時間一久,她竟然也深陷傳統織布的迷人魅力中,
甚至在2013年創立自己的「Mwaray da」從一片作為嫁妝的qabang truku(太魯閣族被毯)開始,對織布毫無頭緒的美枝老師從零開始學習,逐步將快要消失的技藝找回來。為了重現兒時回憶的「咚咚」聲,她捨棄現代較為方便的梭織機,堅持使用傳統地織機,一步一步將自己的故事轉換成太魯閣族的傳統圖騰,呈現在布匹之上。
更試著成立織布工坊,把所學的技藝繼續傳授給部落的其他婦女們,和配合學校資源,讓孩童們從小接觸織布文化,讓彼此串聯起來,延續太魯閣族的傳統美學。


美織織品工坊Mwaray da(花了很多時間才學會傳統織布的美枝老師,終於能重現兒時常聽見的咚咚聲了)

試著用圖騰說故事

除了擔任起講師串聯部落媽媽們,美枝老師更將傳統技藝帶到校園中,
以現代化的方式教孩子們認識部落中的圖騰、傳統織法,以及太魯閣族文化。

經過教學,小朋友們不僅能夠接觸太魯閣族傳統的基本編織工法:平紋織、斜紋織、菱形織、花織、米粒織、浮織…等,
還能從小培養色彩美學概念與協調性。


美織織品工坊Mwaray da(用簡易的方式讓孩子們從小接觸織線,學習太魯閣傳統織布文化)

經過多年的學習、改良、創新,美枝老師的作品不再只是傳統織布,
而是結合現代人的想法,加入生活中的感知與經驗,
讓不同色系和圖騰間相互產生更多協調且現代的可能性。


→→→優質商品這裡挑👍

美織織品工坊Mwaray da(藉由不同色調的織線,編織出協調柔和的商品)

對美枝老師來說,從零開始的學習過程讓她意識到,
傳統織布,不僅僅只是技藝的延續,而是族人述說故事的媒介。
因此她試著在作品中融入生活的山水環境、自身的故事,甚至將四季幻化成色彩,
她想讓除了族人以外的所有人知道,織品不單是生活一部分,更是充滿藝術涵義的傳統寶藏。


→→→優質商品這裡挑👍

美織織品工坊Mwaray da
Top
聯絡我們
驗證碼
為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本網站不支援舊版瀏覽器,
請使用Chrome、Firefox、或 IE11等瀏覽器進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