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民工坊
- 嘎娃文化藝術工作室
- 那魯灣手藝工坊
- 新社香蕉絲工坊
- 那ㄜ哩岸木雕工作室
- 百合工作室
- 黎芯吉耀工作室
- 晏甄工作室
- 原鄉咖啡館
- 原漾工坊
- 一九三線古拉灣
- 寶地休閒農場
- 池南-樹屋
- 東籬陶藝工坊
- 歌勒文傳工作室
- 高路工作室
- 原真創藝角落x織娘之家
- 那都蘭工作室
- 山磊雕
- 里漏珠寶工作室
- Amis工作室
- 木別子工作坊
- 瑪賽工作室
- 卡兆馬耀木雕工作室
- 繡藝工作坊
- 古風社區發展協會
- 琺達岸
- 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 馬耀咖啡及農產品、紀念品
- 李欣手作工坊
- 阿芳的店
- 布拿工作室
- 李香蘭手作工作室
- 羽鈞手工創藝坊
- 盛英紅農特產品
- 法拉斯有機咖啡
- 姜春葉工作坊
- 邦查農場
- 阿魯巴染手作室
- 里信工作坊
- 美瑜工作室
- 瑪布隆農場
- 東海岸古木玉石
- 鼓睦德工坊
- 花蓮豐禾自然生態農場
- 多加巧藝工坊
- 比拿法利安
- 鶴岡文旦形象館
- 加納納部落合作農場
- 陳春蘭工作室
- 原美學工坊
- 采晴工作室
- 卡栗愛工坊
- 莎悠谷手作坊
- 奇古匠手沖咖啡
- 達那娃荖工作坊
- 娜羔藝創工坊
- 美織織品工坊
- 天之部落
- 愛蜂阿ken小農蜜
- 岳鴻工作坊
- 鄉村玩皮工作室
- 叔惠工作室
- 貓公部落(優優芭絲弓作室)
- 阿利客工作室
- 月桃戲
- Midudu Jewelry Lab
- 斯土有情陶藝工作室
- 暖石心 Stone&Life
- 銅蘭鐵匠店
- 苡 幸福手作
- 原砌工作坊
- 瑪武拉外工作室
- 木想傢工作室
- 德米路織工坊 Tminun
- 拿鞘 Nature
- HANNA・Dreamcatcher
- 山角 Kasa'sa'an
- 女仕女事
- 田亮了
- Pising彼心書店
- 哈腓拉傳承工作坊
- 後山白日夢
- Niyam Patiyamay
- 舞賽檸檬
- 惟愛織心工紡
- 翁藕工作坊
- pahanhan工坊
- 淖心工坊
- 旮麥麵包工作室
-
原民工坊特集
- Pising彼心書店
- Niyam Patiyamay
- 舞賽檸檬 Wusay Lemon
- pahanhan工坊
- 淖心工坊
- 惟愛織心工坊
- 翁藕工作坊
- 後山白日夢
- 哈腓拉傳承工作坊
- 旮麥.麵包工作室
- 紅葉福利雞蛋生產合作社
- 縱谷線工作室
- 田亮了
- 女仕女事
- 山角 Kasa'sa'an
- HANNA・Dreamcatcher
- 莎悠谷手作坊
- 拿鞘 Nature
- 德米路織工坊 Tminun
- 木想傢工作室
- 瑪武拉外工作室
- 原砌工作坊
- 奇古匠手沖咖啡
- 苡 幸福手作
- 銅蘭鐵匠店
- 暖石心 Stone&Life
- 采晴工作室
- 多加巧藝工坊
- 岳鴻工作坊
- 李欣手作工坊
- 斯土有情陶藝工作室
- 那魯灣手藝工坊
- Midudu Jewelry Lab
- 原真創藝角落x織娘之家
- 阿魯巴染手作室
- 那都蘭工作室
- 月桃戲
- 阿利客工作室
- 貓公部落(優優芭絲弓作室)
- 歌勒文傳工作室
- 那ㄜ哩岸木雕工作室
- 美織織品工坊Mwaray da
- 叔惠工作室
- 百合工作室
- 鄉村玩皮工作室
- 天之部落
- 娜羔藝創工坊
- 達那娃荖工作坊
- 卡栗愛工坊
- 原美學工坊
- 鶴岡文旦形象館
- 比拿法利安咖啡
- 豐禾有機農場
- 鼓睦德工坊
- 東海岸古木玉石原創藝術工坊
- 瑪布隆農場
- 加納納部落合作農場
- 瑪賽工作室
- 里漏工作室
- 木別子工坊
- 卡兆馬耀木雕工作室
- 繡藝工作坊
- 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 馬耀咖啡
- 阿芳的店
- 布拿工作室
- 李香蘭手作工作室
- 羽鈞手工創藝坊
- 巴萊坊
- 琺達岸
- 池南-樹屋
- Amis工作室
- 姜春葉工作坊
- 美瑜工作室
- 原漾工坊
- 原鄉咖啡
- 里信工作坊
- 高路工作室
- 東籬陶藝工坊
- 一九三線古拉灣
- 盛英紅農特產品
- 晏甄工作室
- 法拉斯有機咖啡
- 邦查農場
- 山磊雕
- 新社香蕉絲工坊
- 古風社區發展協會
- 嘎娃文化藝術工作室
- 愛蜂阿Ken小農蜜
- 黎芯吉耀工作坊
縱谷線工作室
工坊介紹
山上有一塊地,成了夢想的基地。
縱谷線工作室是一間駐地於太巴塱部落的地方創生工作室,由三位夥伴共同成立,主理人為太巴塱部落的返鄉青年萬永。
離開部落12年的萬永,起初在旅行社待了10年的時間,跑遍各個國家,看見旅行的各種面向。後面2年的時間則是到王品集團旗下的餐廳擔任主管職位。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餐廳無法營運,台北租屋處也剛好租約到期,這時的他決定回家休息放空,重新整理思緒,思考人生的下一步應該做些什麼。
原先打算疫情緩解後就要回台北的他,因為夥伴的一句話「山上有一塊地,要不要去看看?」而回想起24歲剛畢業的自己,縱谷線工作室也就這樣慢慢成形。
學習部落生活技能,觀察在地方上生活的人們
「在24歲剛畢業的時候,其實就有想過要做類似的事情,但因為當時受限於能力、財力,以及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只好先放棄。」經歷了10年的磨練,返鄉的萬永,終於有能力一圓當初心中的念想了。
回鄉後,他認真學習在部落生活的技能,也發現「觀察」的重要性,無論是身邊的長輩們、雜貨店的阿姨、早餐店的老闆,都是觀察的對象。透過觀察與交流,才能夠更清楚部落的現況以及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
我們的日常,是別人的獨特。
在部落生活久了,經常會忽略那些值得被記錄下的日常。而意識到「我們的日常,其實就是別人的獨特」時,也就能夠將這些日常串成體驗遊程,讓到來的旅人深度感受在地的生活。
「河上餐桌」為今年縱谷線推出的遊程之一,顧名思義就是「在河道上辦桌」的意思。
將雙腳浸泡在清涼的河水中,一起開心吃吃喝喝,是過往部落夏季的日常,也被稱為部落的流水席。縱谷線工作室與紅瓦屋餐廳攜手合作復刻這項部落中大家共同的兒時記憶,將餐桌搬到河上,帶領旅人一起回到過去。
萬永說,他最大的目標是希望能夠統整整個縱谷線的遊程,也因為如此將工作室取名為縱谷線。品牌LOGO中,兩個三角形代表兩座山脈,分別是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而合起來是沙漏的意象,代表時間,中間兩個箭頭指的是山脈的交匯處,也就是縱谷,而箭頭代表的則是返鄉。品牌顏色使用紅色,代表熱血返鄉的青年們。
「一群熱血的返鄉青年,回家後在這裡努力生活的樣子」
**目前縱谷線工作室提供多項部落體驗遊程,許多遊程皆為季節限定,如今年推出的河上餐桌便是夏季限定遊程。想知道之後還會推出什麼新奇又有文化意義的遊程,請持續關注「縱谷線工作室」!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