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客工作室
工坊介紹
「他們都說我是這個文化的復育者,但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我永遠都只是這個文化的陪伴者。」
→→→優質商品這裡挑👍
阿美族留下,最珍貴的無形寶藏
沿著豐濱北橋持續往北,有著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天藍色鐵皮屋,
你一定不會想到,裡頭住著一位「國寶級」的阿美陶復興大師-Kulas(蔡賢忠,阿利客工作室負責人)。
這個位在阿美族聖山 Cilangasan (奇拉雅山)下的貓公部落,
蘊藏著相當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那便是可回朔至數百年前,相當具有歷史意義的-「阿美陶文化」。
在傳統文化中舉凡生活器皿到宗教,都不難發現陶器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
但隨著時代進步與科技發展,越來越多可取代陶的元素,像是:鐵、鋁製、塑膠…等,於是越來越少人願意花費大量成本來製作陶器,久而久之阿美陶的文化因無人傳承而逐漸消失。
(Kulas表示製作阿美陶需要花費相當多的心力與時間,尤其是完全的追尋傳統製法)
Kulas表示,仔細觀察阿美族的陶器文化,可以發現多半和他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常見的陶器類型包含:飯鍋、水壺、陶甄、陶壺、酒瓶、酒杯…等等,外型大致上雖無較顯眼的區別,但仍會依照功能和需求,捏製出寬窄不一的陶身。
提到製陶的過程,Kulas會收起平時親切善談的性格變得嚴謹起來,甚至帶有一絲失落,他答到:「若要100%找回當時的技藝與文化,還需要更加努力,我相信有部份仍是缺失的。畢竟就算完全照個傳統技藝去復刻出了陶器,跟實際出土的還是有些許差異。」
成為文化的陪伴者,而不是領頭羊
Kulas為了找尋阿美陶的技藝,便成立專門傳授文化與製陶的工作室-「阿利客(Alik)」。
當初在民國75年時他受到部落中一群50多歲婦女們的啟發,她們憑藉著兒時的記憶,期望能夠逐步重建阿美陶製作的工序,讓失傳已久的珍貴文化能夠再度重現。
撇開延續的課題,光是想要找回傳統文化都是相當困難的過程,這其中勢必得耗盡大量的人力、時間,還有無怨無悔的精神。
(Kulas說製陶就像精神時光屋,咻一下,陶燒好時,時間也都流逝了)
Kulas追尋與復刻阿妹陶文化的路至今已將近二十多年,受到傳統文化的感動,便進一步想要延續的心始終如一。
不少人會敬佩地稱讚他是延續阿美陶文化的「領頭羊」,但Kulas聽了只是擺一擺手說:「若是要完全的遵循這項傳統技藝,那麼我永遠不可能參與其中,所以寧願只是擔任這個文化的陪伴者,就足夠了。而且對於一個文化來說,持之以恆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優質商品這裡挑👍
(在傳統文化中,阿美陶僅能由女性製作,因此Kulas才會說他始終無法參與這個文化)
在繁複的工序後,誕生的是古樸的美
Kulas堅持依循阿美族的傳統技法製作陶器,從:採土、篩土、練土、製作陶胚到燒陶,他盡可能的完全比照部落祖先的傳統智慧,就連其中的儀式也不馬虎。
製作阿美族傳統陶器的過程中有相當多規範需要遵循,包含:
2.需要採用當地的土
3.以虔誠與敬畏之心完成製陶,並在燒陶前完成「祝禱」祭儀
4.使用天然野材及露天的方式燒陶
5.使用傳統的工具製作陶胚
(Kulas嚴格遵守傳統方式製作阿美陶,期待的就是能完全復刻出當時的容器)
相較於他族的圖騰陶器,以雙手捏塑的阿美陶較為樸實。不僅無法使用陶車,僅能靠雙手、卵石、木棒拍打成形,亦不上釉。
Kulas說製作阿美陶最辛苦的,是必須遵循古法,以天然燃料如:茅草、五結芒桿、小樹枝、米糠(粗糠)…等,在露天窯輪流顧火.蓄熱悶燒1-2天,才能將陶器燒製完成。
燒製前還需由年長的婦女帶領大家祈求祖靈庇佑,圍在作品堆前慎重地驅趕惡靈(palafoay),才能喝下祭祀之酒,唯有遵循傳統,才有辦法燒製出完美的陶器。
→→→優質商品這裡挑👍
(Kulas說了許多他一個人顧窯時的趣聞,為了燒製完美的陶器他可是時常睡眠不足呢)
除了大型的陶器外,Kulas亦製作出尺寸較小的「迷你版」陶器,為的就是能夠讓阿美陶與市場接軌,讓其他人也能夠接觸並接受。他略帶無奈地說:「商品化是不得不的選擇,延續文化是需要進入市場的。」
就算在現代,製陶已不再是大家的日常所需,他退伍後仍積極投入其中,為的就是堅持延續、推廣即將消失的阿美陶文化。
不僅學習大量歷史背景,更親自執行,為的只是能夠盡力把這些迷人的傳統技藝保存下來,不讓祖先們辛苦累積的傳統白白消失。
→→→優質商品這裡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