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勒文傳工作室
工坊介紹
「爸爸以前最常對我說的話就是:『仔細看!仔細看!』結果看著看著就把他的樣子跟記憶都傳承下來了。」
→→→優質商品這裡挑👍打破傳統的藩籬,扛起藤編的傳承
在太魯閣族的傳統文化中,「線織」通常是女性的工作,而男性則負責「藤編」。
由於黃藤對於是原住民族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植物,
族人除了食用之外,也會將其成熟的莖在初步整修後,
經過煙燻、乾燥、除蟲…等繁瑣的前置程序,作為建材或編織生活器物的原料使用。
然而複雜的工序可不只如此,在進行藤編前,還必須「剖藤」和「削藤」。
但那其實非常不好施力,必須將藤壓在大腿上,一條一條的處理,
以前只有部落的長者精通削藤的訣竅,現在科技比較發達了,
她晃了晃手上的美工刀哈哈大笑的說到:「我用這個比較順手啦!」
繼承父親技藝的都姆恩.馬邵坦言在學習藤編的過程中遭遇許多困難,
由於在太魯閣族的傳統文化中藤編「只傳男不傳女」,
這讓她以傳統藤編作為畢生志向爸爸馬邵.阿信感到相當為難,
畢竟他不願輕易違背傳統規範,但也不願這項迷人的工藝就此失傳,
因此從小都姆恩便跟在爸爸身邊,透過「雙眼」仔細學習,
如今,繼承了父親的志向與好手藝,更成立「歌勒文傳工作室」,
致力傳承太魯閣族傳統文化,更同時透過各種體驗活動帶領大家了解藤的生長及山林對族人的意義。
受到質疑,就更努力的證明自己吧
父親馬邵.阿信過世後,都姆恩便和妹妹兩人撐起這間工作室。
正當認為自己好不容易承接爸爸的手藝後,卻因為「性別」因素,仍遭受種種挑戰。
她苦笑著說到:「很多人都認為女生沒辦法做藤編阿,就會故意出考題來刁難我!」
沒想到,對於他人的質疑,都姆恩總是能一一找到辦法化解,讓所有人對她感到心服口服。
:「多虧他們刁難啦,讓我技術越來越成熟,甚至有更多新想法捏!」
一進到「歌勒文傳工作室」映入眼簾的便是不同款式、尺寸的藤編工品,
這裡展示各種過往太魯閣族所使用的藤編器具,有:大小背籃、魚籠、提袋、帽子…等。
在偷偷和父親學習藤編的過程中,都姆恩.馬邵試著發揮巧思,
將早期使用的傳統藤編器物,轉變成更為小巧精緻的紀念品或家飾品,
讓傳統融入現代生活中,不僅更被大眾喜愛,接受度也更高。
→→→優質商品這裡挑👍
手上的厚繭是爸爸離開後留下的禮物
聊起藤編時都姆恩.馬邵總是又愛又恨地滔滔不絕起來,
她一邊展示著手上的厚繭,一邊說:「藤編真的是一件相當費力的事,尤其是前置作業,真的很討厭!」
原來野生藤的外層佈滿了細小的刺針,從高海拔上千公尺的地方採集後,
還必須在室內煙燻乾燥,至少2~3個月才能使用,
從取藤、採藤、剖蕂、削藤到編藤,一不小心就會弄得滿手是傷,相當勞心勞力。
看著商品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眼尖的人或許會發現彼此之間似乎有些不同,
都姆恩說:「由於野生藤的取得實在太困難了,所以後來我們又研發了進口黃藤和塑膠繩的商品,不僅讓選擇更多樣,也能稍微調整售價。」
現在工作室已經做得相當成熟,不僅開始有人陸續下單客製屬於自己的藤製容器,
都姆恩.馬邵也到各處擔任太魯閣族傳統藤編的專業講師,
每當看著手上的厚繭,她淺淺一笑,想起自己偷看爸爸做藤編的記憶,
這一切都是父親留給她最好的禮物,也是她用生命去守護的傳統價值。
→→→優質商品這裡挑👍